《题大庾岭北驿》赏析——爱上古诗词的言简意赅 语近情遥
序言
古诗词的魅力,在于以极简的笔墨承载无尽的情思。《题大庾岭北驿》中,宋之问将贬谪途中的孤寂、思乡的切切与对命运的感慨熔铸于诗句,字字质朴却意蕴绵长,尽显言简意赅、语近情遥的妙处,让人在品读中沉醉于那份深沉的情感。
诗词全文
题大庾岭北驿
唐·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
传闻至此回。
yáng yuè nán fēi yàn,
chuán wén zhì cǐ huí。
我行殊未已,
何日复归来。
wǒ xíng shū wèi yǐ,
hé rì fù guī lái。
江静潮初落,
林昏瘴不开。
jiāng jìng cháo chū luò,
lín hūn zhàng bù kāi。
明朝望乡处,
应见陇头梅。
míng zhāo wàng xiāng chù,
yīng jiàn lǒng tóu méi。
译文
十月里南雁南飞,传闻它们飞到这里就会返回。我的行程却还远未结束,不知何时才能再回来。江水平静,潮水刚刚退去;山林昏暗,瘴气弥漫不散。明天眺望故乡的地方,应该能看见大庾岭上的梅花了。
赏析
首联“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以南飞雁至岭而回起兴,既点明时节与地点,又通过雁的“回”与自身的“行”形成对比,暗含对归乡的渴望与身不由己的无奈。
颔联“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直抒胸臆,承接雁的意象,将贬谪途中的漂泊感与对归期的迷茫直白道出,情感真挚沉痛。
颈联“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以景写情。江静潮落的寂静、林昏瘴锁的阴沉,既描绘了岭北驿的实景,也暗合了诗人内心的压抑与前路的黯淡,情景交融。
尾联“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以想象作结。梅花常寄寓思乡之情,诗人设想明日望乡时见梅,将浓烈的乡愁寄托于具体物象,余味悠长,于凄苦中透出一丝温情。全诗语言平实,却将复杂情感层层递进,言有尽而意无穷。
作者简介
宋之问(约656年—712年),字延清,汾州隰城(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唐代诗人。他诗风精工富丽,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对唐代律诗的定型颇有影响。其前期多写宫廷应制之作,后期因贬谪经历,诗作多抒发思乡、悲苦之情,情感更为真挚。代表作有《题大庾岭北驿》《渡汉江》等。
小贴士
读这首诗时,可以抓住“雁”“梅”两个意象——雁的“回”与“我行未已”的对比,能帮你体会诗人的漂泊之苦;而“陇头梅”则是乡愁的载体,试着联想梅花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更能感受到诗人借景抒情的巧妙。此外,了解宋之问贬谪的背景,能让你更深刻理解诗中那份对故乡的眷恋与对命运的慨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