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文章 > 正文内容

那个“不扫一室,却要扫清天下”的少年,他是卖弄还是胸怀大志?

zooyong2周前 (07-01)知识文章7

如果你是一个生活有些懒散的有志青年,没有及时整理房间的好习惯,那你与陈蕃搭上关系,一定是被老师或长辈提着耳朵教育“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陈蕃(?-168年),字仲举。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北)人。东汉时期名臣,与窦武、刘淑合称“三君”。少年时便有大志,师从于胡广。被举为孝廉,历郎中、豫州别驾从事、议郎、乐安太守。延熹八年(165年),升太尉,任内多次谏诤时事,再免。灵帝即位,为太傅、录尚书事,与大将军窦武共同谋划翦除宦官,事败而死。


《世说新语》:“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陈蕃十五岁时,曾住一室无事可做,而室内外十分肮脏,父亲的朋友同郡薛勤来看他,对陈蕃说:“小子,为什么不打扫干净迎接客人呢?”陈蕃说:“大丈夫在世,应当扫除天下的垃圾,哪能只顾自己的一室呢?”薛勤知道他有澄清天下的志气,因而非常赞赏他。

陈蕃就任豫章太守之后,先不去查看自己的办公室和宿舍,而要像周武王席不暇暖拜访商容一样,急匆匆拜访徐孺子(成语“席不暇暖”)。为了体现对徐孺子的尊重,陈蕃为徐孺子设置了一张专用的床榻,他来就将这张“专座”放下来供他坐,他走再将“专座”悬挂起来,别人不能染指。

《后汉书·陈蕃传》记载,陈蕃就任乐安太守时,对周璆也设置了这样的“专座”。后来对于高规格的接待客人形成了一个专有名词叫“下榻”。

现实生活中确实不乏“陈蕃式”的人物,只想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却不愿脚踏实地,老老实实地从具体的看起来琐细的小事做起,这种人往往到头来一事无成,懊悔不已!因此,他们认为:任何崇高的理想,都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脚印的去实现,好高骛远还是不可取的。

但也有人认为:大丈夫立世,就应该朝着既定目标努力前行,而不应该为生活琐事所劳累,计较于细枝末节,就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自己所认为的重要的事情上!

我们是应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还是要“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相关文章

免费好用的全文PDF翻译工具,推荐给你

介绍对于SCI论文来说,小编推荐的学习方法是生看,什么意思呢,就是一句一句的,跟做阅读理解一样,这样,积累上半年或者一年,基本能实现不依靠翻译工具,就可以大致看懂一篇文章。如果一直依靠翻译软件,则会形...

苏轼的《陌上花》,改写了三首,成诗三首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是北宋时期知名大文豪,曾两次任职杭州,第一次是熙宁四年至七年(公元1071-1074年),出任杭州通判,第二次是元祐四年至六年(公元1089-1091年),任龙图阁学士、知...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悯农其二。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描绘了烈日下农民劳作的艰辛,表达对粮食的珍惜。以下是诗句解析:前两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场景正午时分,农民头戴草帽,在金黄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不忘本。

亲爱的朋友们,第一,谁知道这是什么植物?第二,他们在干什么?欢迎留言回答。问这个问题,其实想表达,珍惜食物,杜绝浪费。有了这张,相信各位朋友有自己的答案了。如果没有,说真心话,你需要劳动改造了。看着很...

如何在网上找到适合自己阅读习惯的书籍,和文章内容来充实一下

如何在网上找到契合阅读习惯的书籍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找到契合自身阅读习惯的书籍,能大幅提升阅读体验。掌握以下方法,可助你精准定位心仪读物。明确阅读偏好:先明确自己的阅读目的和喜好,是想通过阅读科幻小...

现在的小说榜单,你看懂了吗?

作为一个资深小说书虫,这么多年,金庸笔下的武侠江湖,路遥勾勒的平凡世界,都像是我人生的一部分。可最近,当我满怀期待翻开那些榜单上的热门小说时,却仿佛被卷入一个陌生的异次元,满心都是困惑与迷茫。就说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