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古诗词10首
粽叶飘香,龙舟竞渡,又是一年端午至。
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笔墨记录端午的风俗、抒发心中的感慨。
今天,让我们一同品读10首经典端午节古诗词,在诗韵墨香中感受端午的深情与诗意。
愿这些诗句,伴你度过一个雅致安康的端午佳节。
01
《端午》
[ 唐 ]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译文:
端午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自古以来就传闻是为了纪念屈原。
可笑那楚江江水虽然浩浩渺渺,却不能洗去忠直之臣的冤屈。
02
《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 唐 ] 权德舆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
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
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译文:
美好的端午佳节恰逢五月初五,愿这吉祥的日子能祝福人们长寿千年。
五彩丝线编织成同心结,色泽明丽;轻盈的彩衣穿在身上,更显体态鲜亮。
我在礼部的尚书省内独自斋戒,空寂无人,只好细细地拆开香笺写信。
更让人想念的是,在举杯欢宴时,儿孙绕膝,其乐融融的场面。
03
《浣溪沙·端午》
[ 宋 ]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译文:
微微的汗水渗透了轻薄的青绢衣衫,明日便是端午,人们纷纷用芳兰煎汤沐浴。
(浴后的脂粉香随水流入河中),晴日里的江河仿佛涨满了脂粉的芬芳与细腻。
五彩丝线轻轻缠绕在白皙红润的手臂上,小巧的符箓斜插在乌黑浓密的发髻间。
愿美丽的佳人都能安康顺遂,长长久久相伴千年。
04
《乙卯重五诗》
[ 宋 ]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译文:
五月初五的山村景色真好,石榴花忽然间已经开得十分繁盛。
粽子包裹成两个角的形状,好似两个发髻;艾草扎成束,插在我高高的帽子上。
依照旧日习俗,此时要储藏药材;虽然身体瘦弱,我也用朱砂在身上涂抹几点。
夕阳西下,一天的端午事务已完毕,我笑着坐到餐桌前,举杯畅饮。
05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 宋 ] 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译文:
五月的石榴花艳丽如火,在阳光照耀下好像要燃烧起来,杨柳被细雨润湿,枝叶低低沉沉地垂着。
人们用五彩的新丝线缠绕着角粽,放在金盘中让人送去,还有用生丝织成的画扇,上面画着双凤。
这一天正是端午,人们用兰草水沐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秽气,大家一起品尝着美味的菖蒲酒。
树叶里的黄鹂不时啼叫几声,惊醒了纱窗内半睡半醒的人的美梦。
06
《端午即事》
[ 宋 ] 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译文:
五月五日的端午节,你赠与了我一枝艾草。
故去的人已看不见,新结交的朋友又在万里之外。
往日一心只想为国尽忠的人,现在已经白发苍苍。
我想要从屈原那里得到希望,只是三湘被辽海阻隔太过遥远。
07
《同州端午》
[ 唐 ] 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
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
却问何方是故乡。
译文:
我满头白发垂到肩上,足有一尺多长,离开家乡已经三十五个端午节了。
孩子们听我说起来,深感惊讶,纷纷问我:“您的故乡究竟在什么地方?”
08
《竞渡曲》
[ 唐 ] 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
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
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桴击节雷阗阗,
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耆鬣动,
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
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余勇争鼓舞,
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
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
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
罗袜凌波呈水嬉,
曲终人散空愁暮,
招屈亭前水东注。
译文:
五月的沅江水位高涨,几乎与堤岸齐平,当地百姓相邀划起彩饰的龙舟。
屈原的悲歌已随岁月远去,但人们振桨竞渡的哀谣却从此流传开来。
鼓手扬起鼓槌敲击节拍,鼓声如雷震天响,众船在乱流中齐头并进,发出轰然呐喊。
龙舟如蛟龙得雨,鳞片和鬣毛仿佛都在舞动;彩舟相连如彩虹饮河,倒影与水波相映成趣。
刺史亲临江边,撩起翠绿的帷幕观看,他举起竹竿裁定胜负,为优胜者授予荣誉。
先声夺人的队伍仍鼓足余勇争相鼓舞,尚未抵达终点便失利的船只已神色沮丧。
百战百胜本就有预先的筹谋,一飞冲天从来没有固定的轨迹。
百姓如痴如狂地重视这个时刻,围观的人群像云一样聚集在江边。
两岸彩旗映照水中,仿佛照亮了蛟龙的居室;女子在凌波微步,展示着水上嬉戏的技艺。
曲终人散,暮色中只留下一片愁绪,招屈亭前的江水依旧向东流去,似在诉说无尽的思念。
09
《小重山端午》
[ 元 ] 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译文:
处处可见碧绿的艾草、飘香的菖蒲,人们正忙碌着筹备端午。哪家的男女老少,都在欢庆这端阳佳节。
他们仔细地将五彩丝线缠在手臂上,长长的丝线随风飘动。我却空自惆怅,如今还有谁会去凭吊那投江的屈原?
往事不必再去评判衡量。屈原千年未改的忠义气节,如同日月星辰般闪耀着永恒的光芒。
读完《离骚》总是让人感伤不已,可这世上又有谁能真正理解他的情怀?只有树影在午后的阳光下移动,带来一丝清凉。
10
《和端午》
[ 宋 ]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译文:
龙舟竞渡时,人们深深悲叹这延续千年的冤屈 —— 屈原的忠魂一去,怎能再回还?
国家灭亡、身遭殒命,如今还剩下什么?唯有一部《离骚》,永远流传在世间。
诗韵端午,情寄千年。
无论是屈原的忠魂浩气,还是民间赛舟缠丝的欢庆,端午的每一缕风物,都镌刻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愿你在粽香艾草间,感受传统节日的温情;在诗词歌赋里,触摸古人的情怀。
收集于网络,涉及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