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文章 > 正文内容

风雪之夜,欣赏古诗,水仙花与人最亲近

zooyong1个月前 (08-02)知识文章17

水仙花和梅花是隆冬的景致,在农历的新年到来的时候,屋外是漫天的飞雪,而屋内案桌茶几上却供养着水仙花,它散发着馥郁的香气。

水仙花与人最亲近,它不像梅花那么高大,必须占据一方领土。也不似荷花,要有一处池塘。水仙花娇小玲珑,只有它才能穿堂入室来陪伴人们。

水仙花是圣洁的,它不依托于野外那些泥土坷垃,只要有一盆清水,它就能够存活,能够开放,能够散发出清香来。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凌波仙子。

不只是今人喜欢水仙花,古人也非常地热爱。唐朝开始就有人种植,到了宋朝,文人雅士不但喜欢种植,而且还据此写出了很多水仙花的诗歌。

《刘邦直送早梅水仙花》黄庭坚

得水能仙天与奇,寒香寂寞动冰肌。

仙风道骨今谁有,淡扫蛾眉簪一枝。

据说黄庭坚是较早写诗歌赞美水仙花的人。水仙花之所以有凌波仙子的雅称,这也是源自于黄庭坚“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的诗句。

不需要土壤,“得水能仙”,这是造物主赋予水仙花的秉性。水仙花不参与争夺春光,不与众花为伍,而是独自傲霜斗雪,耐得住“寂寞”。

《水仙花》杨万里

韵绝香仍绝,花清月未清。

天仙不行地,且借水仙名。

可以说杨万里对水仙花也是情有独钟。水仙花冰肌玉骨,清高孤傲,神韵够奇特的了。再加上毫不畏惧,冰天雪地里还敢于发出阵阵寒香,这更令人叫绝。

水仙花的清澈冷韵,连那月光都要稍逊一筹。它是天仙,仙子下凡不着尘埃,而是涉水而行。“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它长长的罗裙带起朦胧的水雾,水仙之名当之无愧。

《水仙花》王夫之

乱拥红云可奈何,不知人世有春波。

凡心洗尽留香影,娇小冰肌玉一梭。

王夫之这首诗也是重点写水仙花的不同流俗。春天万紫千红,水仙花并不在意。它坚守寂寞的寒冬,温暖了就会离去,因此甚至不知道人世间还有春天。

这样把自己扎根在水中,让清水洗却凡心私欲,“嫩白可欺雪,清香不让梅”,正气凛然,散发出沁人心扉的香气。那洁白无瑕,一尘不染,就像琼玉一样。

《咏花信·水仙》曹寅

夕窗明莹不容尘,白石寒泉供此身。

一派青阳消未得,夜香深护读书人。

曹寅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他也是酷爱水仙花。家里窗明几净,见不到半点灰尘,案桌上白玉般的花盆,里面有一汪泉水,水仙花亭亭玉立。

春光姗姗来迟,挑灯夜读,有水仙花在案头陪伴,它的清香让人心悦神怡。水仙花娇小玲珑,可以清供在案头,与人无比接近,这是那些高大的乔木花卉无法相比的。

《见案头水仙花偶作》康熙帝

冰雪为肌玉炼颜,亭亭玉立藐姑山。

群花只在轩窗外,哪得移来几案间?

据说康熙皇帝留存下来的诗歌很多。这首赞美水仙花的诗前两句就是用拟人的手法,写水仙花有着仙女的娇美,它亭亭玉立在藐姑山。

作者引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藐姑山是神仙居住之所,这里是指花盆中的白石装饰。后两句采用对比手法,写水仙花与众花不同,它能够搬到案桌上,与人相伴相随。

可以说水仙花是与人们最亲近的名花。新春佳节前后它凛然开放了。在寒冷的风雪之夜,我们翻阅欣赏着古人的诗词歌赋,案头有一股水仙花的清香袭来,这何尝又不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苏轼的《陌上花》,改写了三首,成诗三首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是北宋时期知名大文豪,曾两次任职杭州,第一次是熙宁四年至七年(公元1071-1074年),出任杭州通判,第二次是元祐四年至六年(公元1089-1091年),任龙图阁学士、知...

60句桃花古诗词,惊艳了整个春天

春天是桃花盛开的季节,点点飞红,艳如少女,在诗人们眼中,桃花惊艳了整个春天!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桃夭》...

10首绝美春天诗词,如诗如画,令人叹为观止

冰心说:春何曾说话呢?但她那伟大潜隐的力量,已这般的,温柔了世界了!人间四季,春天最令人赏心悦目,春风和煦,花团锦簇,芬芳醉人,满眼新绿,郁郁葱葱。春天的美,俯拾皆是,但尤爱诗词里如画的春。 01 春...

读《世说新语》:言为士则,行为世范——东汉名士陈蕃

读《世说新语》:欣赏经典句段,品味名言逸事,领略魏晋名士风度原文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

《世说新语》之德行第一 道德、品行

德行第一 道德、品行1. 陈仲举言为士则【1】,行为世范,登车揽辔【2】,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3】,至,便问徐孺子所在【4】,欲先看之【5】。主簿白【6】:“群情欲府君先入廨【7】。”陈曰:“...

原创诗词:众诗友同题端午节,一起领略古今端午节的民俗风情

仲夏登高,顺阳在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有着悠长的历史文化渊源。人们在这一天赛龙舟、吃粽子来迎接端午的带来。从古至今,有不少的诗人留下许多有关端午节的诗篇。众诗友同题端午节,一起领略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