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书打卡第三篇#古今七律第一的《登高》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当时安史之乱虽已结束四年,但地方藩镇纷争不断,社会依旧动荡不安。杜甫流落夔州,生活困苦,疾病缠身。他本依靠严武幕府生活,严武病逝后,杜甫失去依靠,只能离开成都草堂,辗转来到夔州。在一个重阳节,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面对萧瑟秋景,想到自己坎坷的身世和国家的动荡,百感交集,遂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的前两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描绘出一幅雄浑壮阔又凄凉萧瑟的秋景图,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秋意和诗人内心的悲凉。后两联则直抒胸臆,“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道尽了诗人漂泊异乡、年老多病的愁苦。“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更是将诗人生活的艰难、内心的悲愤与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每次读起这首诗,我都能深刻感受到杜甫那种深沉的悲哀,也能体会到他对时代苦难的感慨,仿佛穿越千年,与诗人一同站在那高台上,领略着人生的沧桑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