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文章 > 正文内容

细数从古至今重阳节传说 探究重阳节的由来

黄永玉 1987年作 重阳咏诗 立轴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唐代的《初学记》和宋代的《太平御览》等多种重要类书都转述了吴均《续齐谐记》里的这个故事,并认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妇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灾的习俗由此而来。

干宝《搜神记》云:淮南全椒县有一丁氏,嫁给同县姓谢家,由于谢家是大富户,她婆婆却凶恶残暴,虐待丁氏,强迫她干繁重的家务,经常遭到痛骂和毒打。丁氏最终忍受不住,在重阳节悬梁自尽。死后冤魂不散,依附在巫祝身上说:“做人家媳妇每天辛苦劳动不得休息,重阳节请婆家不要让她们再操劳。”所以,江南人每逢重阳日,都让妇女休息,叫做“休息日”。这位姓丁氏的妇人立祠祭祀,称为“丁姑祠”。以后,每逢重阳节,父母们要把嫁出去的女儿接回家吃花糕;到明代,甚至将重阳节称为“女儿节”。

西汉《西京杂记》记载:汉高祖刘邦的爱妾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后,戚夫人的侍女贾佩兰也被驱逐出宫,嫁给扶风人段儒,闲谈时曾提到她在宫廷时,每年九月初九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辟邪延寿。

唐代诗人沈?缙凇毒湃樟傥纪な萄缬χ频贸ぷ帧肥骸拔何陌渚杖铮何浯洼欠俊!昴曛鼐徘欤赵路钐斐ぁ!

《旧唐书·王勃传》记载:王勃的《滕王阁序》就是重阳节这天写出来的。当时,王勃的父亲担任交趾令。王勃前往探视父亲,九月初九路过洪州时,州牧阎伯屿正在重修的滕王阁中宴请宾客及部属。他想夸耀女婿吴子章的才气,便事先拿出纸笔请宾客动笔作序,所有的宾客都知道他的用意,没有人敢作。王勃事先并不知道州牧的用心,毫不谦让接过纸笔。州牧心中十分生气,立即派人在旁边看王勃书写。谁知道王勃才气不凡,文章越写越好,当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词句时,州牧忍不住拍案叫绝。王勃从此一举名震诗坛。

重阳花糕的起源有一种来源甚早的说法。《南齐书》上说,刘裕篡晋之前,有一年在彭城过重阳。一时兴起,便骑马登上戏马台。等他称帝后,便规定每年九月九日为骑马射箭、校阅军队的日子。传说,后来流行的重阳糕,就是当年发给士兵的干粮。

另一则传说流传于陕西附近。传说明代的状元康海是陕西武功人。他参加八月中的乡试后,卧病长安,8月下旨放榜后,报喜的报子兼程将此喜讯送到武功,但此时康海尚未抵家。家里没人打发赏钱,报子就不肯走,一定要等到康海回来。等康海病好回家时,已经是重阳节了。这时他才打发报子,给了他赏钱,并蒸了一锅糕给他做回程干粮。又多蒸了一些糕分给左邻右舍。因为这糕是用来庆祝康海中状元,所以后来有子弟上学的人家,也在重阳节蒸糕分发,讨一个好兆头。重阳节吃糕的习俗就这样传开来了。

相关文章

读了这16句诗词,你才会知道,春天的花有多美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如果你不走出去,不知道春天的阳光有多温暖。和煦的风,吹拂着杨柳,春天的花儿开得正好,红的、白的、蓝的,让人眼花缭乱。春天的花儿有多美呢,读了这16句诗词,你才会知道。二月湖水清,家...

最美古诗词100首《凉州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翰所作。是一首边塞诗,其具体创作时间未能确证。《凉州词》是乐府歌词,是按凉州(今甘肃省河西、陇右一带)地方乐调歌唱的。《新唐书·乐志》说:“天宝间乐调,皆以边地为名,如凉州、伊州、甘...

唐诗三百首:凉州词(王翰)

凉州词王翰〔唐代〕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译文精美的夜光酒杯中斟满了葡萄美酒,正要举杯痛饮的时候,急促的琵琶声却突然响起来,仿佛催促着马上出征。如果我醉倒在沙场...

跟着古诗词过端午:十首经典推荐

五月榴花照眼明,又逢端午忆先贤。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以诗寄情,咏叹龙舟竞渡、粽叶飘香,更追思忠魂屈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下面这十句流传千古的和端午有关的诗句吧!1.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端午节,15首粽子经典诗词,端午祈福安康,美好接“粽”而至

—【01】—今日端午谢街坊,时节因缘要举扬。莫问腕头缠百索,且将粽子吃沙糖。——宋·释怀深《偈一百二十首·其四一》今日又逢端午节,特地向街坊邻里表达谢意,因为这节日的因缘,值得我们共同宣扬和庆贺。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