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书打卡第28 天——苏轼的经典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大家好,我是向阳花开,今天抄书打卡有点晚了,白天由于发表了一个作品小爆了一把,各种回复条友,现在才回复完,所以就把抄书延后了,还请各位友友不要介意。
今天是闰六月十二,抬头看看,外面的月亮虽然不圆但是很亮,这让我想起一首苏轼的经典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译文: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问一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赏析:这首词以皎皎明月为引,展开了对宇宙人生的深邃思考与对人间情谊的温暖祝愿。开篇把酒问天,追问明月起源、天宫年月,尽显豪放浪漫与对永恒的向往。然而“乘风归去”的出世之想,终被“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理性拉回——仙境虽美,却寒冷孤寂,何如在人间月下起舞,与清影为伴更真实自在?下阕视角回归现实:月光流转照进朱阁绮户,映照着不眠的离人。词人由月圆人缺的憾恨,悟出宇宙至理:如同月亮总有阴晴圆缺,人生的悲欢离合自古难全。这并非消极认命,而是以豁达之心接纳缺憾。最终,词人将澎湃的情思收束为穿越时空的祝愿:唯愿所念之人长久安康,纵隔千里,也能共享这轮明月的清辉!全词意境恢弘又情致深婉,在“天问”与“人间”、“出世”与“入世”、“缺憾”与“圆满”的流转中,升华出对生命的热爱、对离别的释然以及对普世情谊的珍视,成为中秋最动人的心灵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