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文章 > 正文内容

宋词鉴赏《渔家傲 秋思》(渔家傲秋思古诗原文)

zooyong1个月前 (08-11)知识文章11

渔家傲 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作者】

范仲淹: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译文】

塞外的秋天到了,这边塞的风光和江南真的是大不相同。南飞的大雁,向着衡阳飞去,没有丝毫停留的意思。黄昏的时分,四周吹起了苍凉的号角声,西北边塞飒飒的秋风声、马鸣声、悠悠的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一起在天地间回响了起来。夕阳西下了,群山绵延起伏,青烟在山间升腾,而孤零零城池中,城门紧紧地关闭着。

独自饮着一杯浊酒,心中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现在边境的战事未平,我还没有建立功业,因此,就不能早早地作回归的安排。夜深人静了,寒霜铺满了地面,远处传来了悠悠的羌笛声。戌边在外的人都无法入睡,将军和士兵,头发都已经被霜雪染白了,只能默默地流泪,思念着自己的家乡。

【创作背景】

公元1040年至公元1043年间,词人在西北边塞的军中任职时写下了本词。


【赏析】

本词反映了词人在西北边塞军中的生活。

上片词人着重描写了塞北的景色,景中含情,体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以及当时边境的状况。

首句“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中,“塞下秋来”点明了词人所戍边的位置以及时节,而“风景异”中的“异”字,体现了塞外景物的特点。首先是“衡阳雁去”指秋天大雁飞去了衡阳,塞外的秋天,大雁南飞不停息。

接下来“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继续展现了边塞肃杀的秋天景象。词人通过“衡阳雁去”、“四面边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闭”等情景,在读者面前,勾画出了一幅寂寞萧杀的西北戍边图,体现了将士们戍边环境的艰苦,同时也暗示了当时的北宋边境的不利局面。


下片着重于抒情,表现了词人内心渴望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以及思念家乡的浓浓乡愁。

下片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开始,抒发了词人长期戍边而内心产生的思乡情怀。“浊酒一杯家万里”中的“一杯”与“万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内心沉重的乡愁,只能付之于一杯浊酒之中了,而产生乡愁的原因是“燕然未勒归无计”,其中的“燕然未勒”由东汉车骑将军窦宪北破匈奴,在漠北燕然山刻石记功的典故而来,表现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中,时间转入了夜晚,“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此时的词人无法入睡,悠悠的羌音,满地的寒霜,让词人心中的乡愁更加浓烈了。而“将军白发征夫泪”,表现了将军和征夫复杂的心理:想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同时,又被内心的乡愁所围绕。

本词意境开阔,情感真挚,形象生动,是宋词中的千古边塞名篇。


相关文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单元知识小结#学浪计划#

第四单元 单元知识小结#学浪计划#我要上头条#一、易读错的字千仞(rèn)土匪(fěi)绷(bēng)带 拟(nǐ)定瑞(ruì)雪 踌(chóu)躇(chú)特殊(shū)筹(chóu)集矜(jīn...

经典永流传!五部必看修仙网文巅峰之作

前言:在浩如烟海的网文世界里,修仙题材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跌宕起伏的修炼之路,成为无数读者心中的白月光。从凡人逆袭的步步惊心,到纵横星海的热血豪情;从宏大壮阔的世界观构建,到细腻深刻的角色塑造,修仙小...

五年级下册古诗《凉州词》文本

凉州词[唐]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心思想】《凉州词》这首诗描写边塞的荒凉,表达了戍边士兵久久不得返乡的哀怨乡情。【注释】凉州:古西北首府,六朝古都...

唐诗三百首:凉州词(王翰)

凉州词王翰〔唐代〕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译文精美的夜光酒杯中斟满了葡萄美酒,正要举杯痛饮的时候,急促的琵琶声却突然响起来,仿佛催促着马上出征。如果我醉倒在沙场...

每天解释一个典故——“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一、典故详细解释“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典出东汉陈蕃礼待徐孺子的历史佳话,其核心情节如下:1. 人物背景:两位名士的相遇徐孺子(名稚,字孺子)是东汉豫章郡南昌县(今江西南昌)人,出身贫寒但德行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