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 [ 唐 ] 张籍(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
原文: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写作背景:
张籍,唐代著名诗人,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的中唐时期。这一时期,唐朝国力逐渐衰退,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张籍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他的诗歌往往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人民心声,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秋思》这首诗是张籍在洛阳城中所作。洛阳,作为唐朝的东都,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但即便如此,在安史之乱后的动荡年代里,洛阳城也难免受到战乱和社会动荡的影响。张籍身处其中,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与凄凉,同时勾起了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
在洛阳城的某个秋日,张籍目睹了秋风的萧瑟和落叶的飘零,这些景象触动了他的思乡之情。他想起远方的家乡和亲人,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和关怀。于是,他萌生了写一封家书的念头,想要将自己的思念之情传达给远方的家人。然而,在提笔书写的过程中,他发现自己内心的情感太过复杂和深沉,难以用简单的文字完全表达。他担心自己在匆忙之中无法将心中的千言万语完全说出来,生怕遗漏了什么重要的话语,无法完全传达他对家人的思念和关怀。
就在这时,送信的人即将出发。张籍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忍不住打开了已经封好的信封,想要再检查一遍,确保每一份情感都已准确无误地寄托在这薄薄的纸张之上。这一幕,被张籍巧妙地捕捉并融入了诗中,成为了《秋思》这首感人至深的思乡之作。
译文:
在洛阳城中,我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凉风习习,吹过心田。这秋意不仅带来了凉爽,也勾起了我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于是,我萌生了给远方的亲人写一封家书的念头,心中涌动着千言万语,情感复杂而深沉。
我提笔书写,但总担心自己在匆忙之中无法将心中的思绪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生怕遗漏了什么重要的话语,无法完全传达我对家人的思念和关怀。就在送信的人即将出发之际,我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忍不住打开了已经封好的信封,想要再检查一遍,确保每一份情感都已准确无误地寄托在这薄薄的纸张之上。
赏析:
张籍的《秋思》是一首典型的思乡之作,全诗以秋风为引子,巧妙地将诗人的思乡之情与秋天的萧瑟景象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浓郁的悲凉氛围。
首句“洛阳城里见秋风”,直接点明了时间和地点,同时以“秋风”作为触发诗人思乡之情的媒介。秋风在古诗词中常常象征着凄凉、萧瑟,这里不仅描绘了洛阳城中秋天的景象,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乡之情。
次句“欲作家书意万重”,承接首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思乡之情的驱使下,诗人想要写一封家书,但心中的思绪和情感却如潮水般汹涌澎湃,难以言尽。这里的“意万重”三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复杂与深沉。
第三句“复恐匆匆说不尽”,诗人担心自己在匆忙之中无法将心中的千言万语完全表达出来。这种担心实际上是对家书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家人深厚情感的体现。诗人深知,一封家书承载着他对家人的无尽思念和关怀,因此他希望能够将这份情感表达得尽善尽美。
末句“行人临发又开封”,是全诗的高潮和点睛之笔。在送信人即将出发之际,诗人忍不住再次打开已经封好的信封,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家书的重视,更深刻地揭示了他内心对家人的无限眷恋和不舍。这种细腻入微的情感描写,使得全诗的情感表达更加真挚动人。
综上所述,《秋思》一诗以秋风为引子,通过家书这一载体,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眷恋之情。全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不可多得的思乡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