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语文老师讲到《诗经》,教你读赋比兴xìng还是读赋比兴xīng
赋比兴xìng的读法应当是没有异议的,奈何还有不少人会误读为赋比兴xīng,甚至主动为读作赋比兴xīng摇旗呐喊,混淆视听。
为什么仍有人认为读作赋比兴xīng呢?没办法啊,多音字一直困扰诸多人,情有可原。
现在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认为读作赋比兴xīng的人群认为“兴”的本义是“起也”(《说文解字》《尔雅》),如“夙兴xīng夜寐”中的“兴起”之意。在《诗经》六义中,“兴”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朱熹《诗集传》),是一种“触发联想的表现手法”,核心动作是“引起”“兴发”,属动词性用法。从先秦至汉代文献(如《周礼·春官》)均无“兴”作名词“兴致”的用例,而名词义(如“乘兴xìng而来”)到魏晋才出现。
清代学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强调“兴”的动词性,近代学者亦指出:作为《诗经》创作手法,“兴”与“赋”“比”同为动词,应统一读xīng。若读xìng,则混淆了其原始语法功能。
还有的训诂学者指出,古汉语词性转换不必然改变读音(如“衣”作动词仍读yì)。且“兴”在历代注疏中未出现名词性音读的例证,坚持xīng更能体现本义。
虽然但是,按照现在的标准,还是要读作赋比兴xìng。
《国语大辞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明确标注“赋比兴”中“兴”读xìng,释义为“诗歌表现手法之一”。
《古代汉语词典》在xìng音下专列义项:“《诗经》六义之一,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王力《古代汉语》中的《诗经》部分也明确将其读音标为xìng。
“兴”作名词(如“兴趣”“即兴”)时统读xìng。因“赋比兴”作为术语已专有名词化,多数教材(如教育部审定资料)采用xìng音,符合现代语言习惯。
如果是高层次的学术讨论,可以读古音(xīng),但是站在日常教学和普通话普及的角度,还是读今音(xìng)。
参考文献:
1.《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1994 年。
2.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 年。
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年。
4.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年。
5.钱锺书《管锥编》中华书局,1979 年。
6.周祖谟《说文解字注校笺》中华书局,1980 年。
7.王念孙《广雅疏证》中华书局,1983 年。
8.王引之《经义述闻》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 年。
9.陆机著,张少康集释《文赋集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年。
10.《周礼春官》郑玄注,贾公彦疏,《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 年。
11.《毛诗序》见《十三经注疏》本《诗经》,中华书局,1980 年。
12.刘义庆著,余嘉锡笺疏《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 年。
13.许慎著《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13 年。
14.胡家寨《“赋比兴”中“兴”的读音考辨》。15.李飞跃《<诗经>“六义”术语的音义演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