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文章 > 正文内容

当语文老师讲到《诗经》,教你读赋比兴xìng还是读赋比兴xīng

zooyong2个月前 (07-28)知识文章6

赋比兴xìng的读法应当是没有异议的,奈何还有不少人会误读为赋比兴xīng,甚至主动为读作赋比兴xīng摇旗呐喊,混淆视听。

为什么仍有人认为读作赋比兴xīng呢?没办法啊,多音字一直困扰诸多人,情有可原。

现在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认为读作赋比兴xīng的人群认为“兴”的本义是“起也”(《说文解字》《尔雅》),如“夙兴xīng夜寐”中的“兴起”之意。在《诗经》六义中,“兴”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朱熹《诗集传》),是一种“触发联想的表现手法”,核心动作是“引起”“兴发”,属动词性用法。从先秦至汉代文献(如《周礼·春官》)均无“兴”作名词“兴致”的用例,而名词义(如“乘兴xìng而来”)到魏晋才出现。

清代学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强调“兴”的动词性,近代学者亦指出:作为《诗经》创作手法,“兴”与“赋”“比”同为动词,应统一读xīng。若读xìng,则混淆了其原始语法功能。

还有的训诂学者指出,古汉语词性转换不必然改变读音(如“衣”作动词仍读yì)。且“兴”在历代注疏中未出现名词性音读的例证,坚持xīng更能体现本义。




虽然但是,按照现在的标准,还是要读作赋比兴xìng。

《国语大辞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明确标注“赋比兴”中“兴”读xìng,释义为“诗歌表现手法之一”。

《古代汉语词典》在xìng音下专列义项:“《诗经》六义之一,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王力《古代汉语》中的《诗经》部分也明确将其读音标为xìng。

“兴”作名词(如“兴趣”“即兴”)时统读xìng。因“赋比兴”作为术语已专有名词化,多数教材(如教育部审定资料)采用xìng音,符合现代语言习惯。

如果是高层次的学术讨论,可以读古音(xīng),但是站在日常教学和普通话普及的角度,还是读今音(xìng)。

参考文献:

1.《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1994 年。

2.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 年。

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年。

4.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年。

5.钱锺书《管锥编》中华书局,1979 年。

6.周祖谟《说文解字注校笺》中华书局,1980 年。

7.王念孙《广雅疏证》中华书局,1983 年。

8.王引之《经义述闻》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 年。

9.陆机著,张少康集释《文赋集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年。

10.《周礼春官》郑玄注,贾公彦疏,《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 年。

11.《毛诗序》见《十三经注疏》本《诗经》,中华书局,1980 年。

12.刘义庆著,余嘉锡笺疏《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 年。

13.许慎著《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13 年。

14.胡家寨《“赋比兴”中“兴”的读音考辨》。15.李飞跃《<诗经>“六义”术语的音义演变研究》。……

相关文章

三首极美的春日古诗,春波荡漾,春花浪漫,句句美到人心深处

【1】两道春洲隔水青,桃花万树日冥冥。红衫碧草绿波底,上有浴鸥双白翎。清:黎简《题画》二首其一春水悠悠,眼前是一片清澈的水面,两道青葱的沙洲将水面隔开,它像是翠绿的丝带,轻轻环绕在碧波之上,又像是两块...

都整理好了!初中常考古诗词都在这了!

今天整理的是初中古诗文背诵篇目,大家可以收藏起来提前练起来...

端午节快要来了,送上三首好诗词!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人们盼望着在一起吃团圆饭,更是沿用各种习俗盼望着全家上下都四季平安。节日临近时,大人和小孩在一起欢快地包粽子、吃五黄,祭先人、许心愿,有些地方更是赛龙舟、采草药、制凉茶等...

端午:己过去二天,那么唐诗里的端午节到底有多美呢?我们一起看看

故事情节来自网络:(全知识)端午节,宛如一条连接千年民心的纽带,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汨罗河畔,屈原用他那最为浪漫与真挚的情感,化作了一种民族的情怀,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若是读到相关的文章,便仿佛能吞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