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诗歌之左思(三)(西晋太康年间文学家左思)
今天我们继续欣赏一首左思的组诗《咏史》“郁郁涧底松”。这是作者针对西晋的官僚门阀制度进行抨击讽刺,“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导致社会阶层固化,贫富差距悬殊,以至于官僚腐化,社会风气氤氲沉闷,这首诗就是诗人面对这种现状有感而发。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这首诗指向简单明了,但是读起来却很有气势和感染力,我们一起来感受下: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这句很有特点,“松”和“苗”,“涧底”和“山上”形成鲜明的对比,一高一低,一深一浅,很有张力,放眼望去,谷底长着郁郁葱葱的青松,挺拔伟岸,远处的山上有茂盛繁多的野草,说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是有意在为后面做铺垫。“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彼”就指野草,虽然野草很低,只有寸许长,但他却可以遮掩住山谷中百尺高的松树,因为地势的缘由,远远看去,我们只能看到高处的草地,却无法看到谷底的青松,这种现象能说明什么问题呢?作者接着说,“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世胄”就是世族大家的后裔,“蹑”是登,他说士族大家的后代很容易登上高位去做官,而那些真正的英雄才俊却被埋没在底层,只能做个小官,“下僚”就底层小官。读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前面四句都是为这句做铺垫,把山上的野草比作士族后裔,没什么才能,他们之所以看起来高,只因为一出生就在山顶,而山谷中的青松,比作了英雄才俊,自身很有才能,只是因为出身低微,却被山顶的野草给遮掩了。前四句都是用了类比,造成强烈的落差感官,山谷对山顶,青松对野草,寸茎对百尺,一直到后面的“蹑高位”和“沉下僚”,这种强烈的反差,就很容易形成气势和张力,我们应该注意。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这两句就是暗讽西晋选才的制度,即“九品中正制”,这个我们做过介绍,这里就不赘述了,他说造成这种不公平局面就是因为朝廷的选拔制度,这种情况也不是一朝一夕了,很长时间都是这样。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金张”是汉朝的金日家族和张汤家族,金家族有七代人都做过皇帝的内侍,张家族做到高官的有十多人,“籍”就是凭借,他意思说金张两家人凭借着祖宗的荫德,七代人都做了高官,这里数字是虚指,“七叶”就是七代,“珥汉貂”就是官帽上的饰品,意思做高官。“冯公岂不伟”?“冯公”就是大将冯唐,“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就是说的他虽也战功赫赫,但最终却也没有得到重用,一直到老官职都很小,冯唐难道不是一个有才能人吗?都头发花白了还没有被重用,这是为何呢?诗人对这种由于选拔的不公制度,造成“世胄蹑高位”的社会现象进行了巧妙的讽刺,同时也对“英俊沉下僚”的不平而悲鸣。
左思的咏史诗大多语言简劲,笔力雄迈,无雕琢华艳之习,经常用物以抒怀,借史而鉴今,这是一种开创,虽然以前也有类似作品,但都没有形成影响,自左思后,咏史类诗歌就形成了一套固定的风格,影响着后人的创作。
关注诗哥,持续分享更多有质量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