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巧背《滕王阁序》(滕王阁序背诵导图)
《滕王阁序》被称为“千古第一骈文”,其文辞藻华美、典故密集。此文虽然从高中教材中移除了,但考纲里还有,是中学生需要背诵并理解的文章,此外,很多成年人也因为喜欢这篇神作,想背诵此文。
如何快速地把这篇文章背诵下来呢?借助思维导图记忆法,就能化繁为简,让这篇长文轻松地成为我们的“脑中之物”。
第一步: 把内容主线转换为图片
《滕王阁序》结构严谨,总共七个段落,我们可以把每个段落的关键词提取出来,然后用思维导图串联起来。第一段是对全文的序言部分,可以作用“宝地”来概括;第二段写南昌之景,所以关键词是美景;第三段是观景心情,关键词心情;第四段是深刻地对命运的思考,所以关键词是命运;第五段是对现场知音的感谢,关键词知音;第六段是离别;第七段是离别之诗。
要快速地记住这个七个关键词,我们可以把这七个词用七张图片来表现,同时进行联想。
1宝地,可以谐音加联想就是手腕上带着宝物大金镯子的小胖弟;
2美景,用美女来记忆,美女杨贵妃就是最美的风景;
3心情,形象记忆,周黑鸭的卤鸭心;
4命运:用一个木头做的风水罗盘联想命运;
5知音:用一张古琴来联想记忆,高山流水觅知音,当然要古琴;
6别离:用柳枝表示,谐音留下来,别离时的依依不舍;
7赋诗:古书《唐诗三百首》,用这本书来联想。
下面,把上面的七张图片转化成《滕王阁序》文章的主图:
高大雄伟的滕王阁一楼:带着大金手镯的小胖娃(1宝地),他左手拿着一个卤鸭心(3心情)在啃,右手拿着一个《唐诗三百首》(7赋诗),他对面就是美女姐姐杨贵妃(2美景),杨贵妃在弹古琴(5知音)古琴左边放着一个木制罗盘(4命运),琴弦是柳枝制作的(6别离)。
划重点:所谓思维导图,就是用图来引导思维和记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步:理解段落内容,提炼段落里核心关键词。
基于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才是更牢固的记忆。
第一段相当于电影的片头,内容可以分为地灵人杰四个方面。所以,《滕王阁序》主图里的”宝弟“,就是地灵人杰四个方面;
第二段介绍滕王阁美景,可分为三个部分的美丽风景,路上、外部、内部。
第三段介绍心情,无非就是快乐与悲伤,由快乐到兴尽悲来之后的悲伤。
第四段玩抽象,由心情到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主要是不顺(舛)到心安(安)两个方面。作为君子,就要有接受命运折磨的心理准备,孟子说天将降大任必有考验,所以不顺是必然,但我们要保持心安的状态,也就是范仲淹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第五段感谢知音赏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也就自己过去的简介,还有自己最近的打算。
第六段是离别的说明,分三个内容,先是1将滕王阁聚会与东晋时的兰亭雅集和西晋时金谷诗会相提并论,彰显聚会品质,然后2感谢主人的款待,最后3期待大家施展才华,写出美文。
第七段就是滕王阁诗,首联讲滕王在时的热闹,颔联讲滕王不在的冷清;颈联讲时光变换,尾联说江水空流。
第三步:理解句子内容,逐段背诵复习。
在第3步骤,可以结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背诵技巧和个人经验,逐句深化理解句子内容,逐段进行背诵。以下的记忆方法可供参考。
1.图像记忆法:让文字变成“动画片”
骈文的一大特点是“诗中有画”,可将抽象文字转化为具体画面,借助视觉记忆加深印象。
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闭眼想象:晚霞铺满天空,一只野鸭振翅掠过,水面与天际交融成一片碧蓝——画面越生动,记忆越牢固。
再如“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可拆解为“渔船归航时的歌声”“大雁南飞的叫声”两个场景,结合声音联想,让画面有“声”有“景”。
2.典故串联法:懂典故,记篇章
文中大量典故是背诵难点,但若理解其含义,就能串联成逻辑链。
o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都是“怀才不遇”的代表,记住“两人皆有才却未得志”;
o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孟尝守节、阮籍狂放,作者借此表达“不学阮籍消极,要学孟尝坚守”的志向。
理解典故背后的情感和逻辑,不仅能记住句子,还能避免混淆相似典故。
3.韵律记忆法:借骈文节奏“唱”出来
《滕王阁序》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可像“唱顺口溜”一样利用节奏记忆。
比如“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上下句字数相等、平仄相对,读时可加重“壮”“心”“坚”“志”等关键词,借助韵律感强化记忆。遇到长句(如“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可按“四字短语+动作联想”拆分,边读边想象“衣襟环绕三江、腰带系着五湖”的画面,让节奏与画面结合。
4.分段复现法:及时复习,对抗遗忘
背完一段后,立刻闭眼复现;背完三分之一,回头复习前两部分;全篇背完后,每天花10分钟“顺一遍”,重点攻克卡顿处。比如多次卡壳的“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可单独摘抄反复读,直到形成条件反射。
其实,记忆的关键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让文字与逻辑、画面、情感产生联结。当《滕王阁序》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真挚的情感,背诵就会从“任务”变成与古人对话的乐趣。试试这些方法,或许明天就能流畅吟诵“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