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南阳”的注释变了吗?我们的努力得到回报了吗?
《出师表》“南阳”的注释改了,南阳人民奔走相告。那么,注释变了吗??
一、注释否定了“古隆中”,羞辱了“襄阳说”
2003年所谓的“南阳,郡名,今湖北襄阳一带”不见了,2012年所谓的“邓县隆中”不见了。现在是一个相对中性的“注释”,否定了“古隆中”,羞辱了“襄阳说”。
当然注释仍然有错误,没有真正还原历史,没有尊重诸葛亮,这是2003年“五顾茅庐”和30万人民币的后遗症,相信随着时间推移,这“病”一定能被治好的。
二、2019年就是这样的“注释”
实际上,这个“注释”早在2019年就出现了,当时人们普遍批评用“隐居于隆中”注释“躬耕于南阳”,很少注意到注释否定了“古隆中”,羞辱了“襄阳说”。
去年主播再次提出这种观点,还是很少有人相信,今年再次提出时,大部分人都相信了。人民的认知转变了,我们非常高兴。
三、认知水平大大提高
人民认识的转变归功于多方面原因,但是历史知识的普及必不可少。总体来说,归功于打假,归功于“襄阳说”的咒骂,归功于人教社“不权威”,根本原因是“古隆中”是假的。
随着汉江为界、襄阳郡、义阳郡等东汉、三国知识的普及,人民认识到“古隆中”属南郡,建安十三年(208年)被划给襄阳郡,蜀汉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不可能把襄阳郡的“古隆中”写成“南阳”。
这是我们努力的回报,这是我们捍卫历史的成果,也是前辈们捍卫的成果,更是全国人民、乃至全球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安徽“物理教育”老师来了,大洋彼岸哥斯达黎加的Francisco先生来了,他们背《出师表》,背“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在这里请给自己鼓个掌,请给前辈们鼓个掌,向全球捍卫历史的朋友们致敬!我们要是不努力,不捍卫,也许几十年后,后代读到的《出师表》会是“躬耕于襄阳”了,毕竟襄阳博物馆已经开始行动了。
四、请继续打假
因此,希望大家继续学习历史知识,继续打假。打假效果立竿见影,请大家继续宣传襄阳,宣传“古隆中”,宣传阿头山,宣传“草庐碑”,宣传博物馆的“诸葛亮躬耕襄阳”,宣传所谓的“卧龙古镇”,宣传“襄阳卧龙岗”。同时不要忘了谭其骧、丁宝斋和朱大谓这三位为“襄阳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先生们。
五、为了梦想出发
显然“南阳”就是南阳,是不可能位于“今湖北襄阳一带”的,历史不允许被篡改,子孙后代不允许被毒害。
我们认为不注释最好,不注释就能尊重历史事实,就能继承和传承历史,同时给足“古隆中”面子。实际上,历朝历代都没有注释“南阳”,习凿齿、裴松之、李吉甫、司马光都没有注释,我们为什么要注释呢?不注释“南阳”我们就看不懂《出师表》了吗?连东汉南阳郡管辖范围都搞错,人教社你还注释个啥。
请大家继续努力,加油!!!
后记:此文为2023年2月7日直播总结发言。先发言,后写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