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村庄儿女各当家,农忙时节的热闹
南宋淳熙年间,诗人范成大退隐石湖后,以田间耕作为镜,写下六十首《四时田园杂兴》。这首描写初夏农忙的绝句,没有文人笔下的矫饰,却以“村庄儿女各当家”的直白,道尽农耕文明中最质朴的生活诗学。
【原文】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逐句鉴赏————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译文】:白日下田除草,夜晚在家绩麻,村庄里的男男女女各自承担家事。
【解析】:首句以“昼”“夜”的时间对仗,勾勒出农人的忙碌节奏:耘田是男性的田间劳作,绩麻是女性的室内手工,“各当家”三字打破“男耕女织”的刻板印象,写出乡村家庭的分工默契。范成大曾任参知政事,退隐后目睹此景,笔下的“当家”既含赞许,亦藏对底层生计的体谅。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孙辈孩童尚不懂得耕织,却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解析】:以“未解”与“学”的反差破题,幼童模仿大人的憨态,为紧张的农忙注入童趣。桑阴下的小小身影,既是农耕技艺的代际传承,亦暗合“少小离家老大回”的生命循环。范成大避开对辛劳的渲染,而以“学种瓜”的细节,让劳作有了生生不息的暖意。
总结:泥土里的生命合唱
全诗以白描手法,在“耘田—绩麻—种瓜”的场景切换中,构建了乡村生活的立体图景。范成大的高明处,在于将陶渊明“晨兴理荒秽”的隐士情怀,转化为对普通农人的平视——当“村庄儿女”在昼夜交替中各司其职,当童孙在桑阴下笨拙学步,农耕不再是诗意的背景板,而成为支撑生命的实在根基。这种“以俗为雅”的书写,让《四时田园杂兴》超越了田园牧歌的范畴,成为千年后仍能听见的泥土之歌:在那片桑麻遍地的村庄里,每个“当家”的身影,都是天地间最生动的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