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文章 > 正文内容

兴亡皆苦!张养浩《潼关怀古》道破千年百姓宿命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代文学家张养浩的散曲代表作之一。

原文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译文
群峰攒聚仿佛有意集结,黄河波涛汹涌像在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地势险要。
遥望古都长安一带,心中徘徊怅惘。
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遗迹时,昔日万间宫殿早已化作尘土。
王朝兴起,百姓受苦;王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一、潼关路上的一声长叹

公元1329年,关中大旱,饥民遍野。年过六旬的元朝官员张养浩临危受命,前往陕西赈灾。当他行至潼关,面对巍峨群山与奔腾黄河,遥望秦汉故都长安,历史的沧桑与百姓的苦难在他胸中激荡,最终化作一曲《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首短短44字的小令,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以最凝练的笔触,刺穿了历史的真相——无论王朝兴衰,受苦的永远是百姓。


二、山河血泪:王朝更迭背后的永恒悲剧

张养浩站在潼关,看到的不仅是壮丽河山,更是千年历史的残酷循环。

  • 秦汉的辉煌与湮灭:他曾“望西都”,那里曾是秦汉帝国的中心,阿房宫、未央宫,万间宫阙何等恢弘!可如今呢?“都做了土”——无论多么强盛的王朝,最终都逃不过衰亡的命运。
  • 元朝的盛世与危机:张养浩所处的元代,也曾有“四海混一”的荣光,但此刻他眼前却是饿殍遍野。历史仿佛在冷笑:所谓“盛世”,不过是百姓勉强苟活;而乱世一到,最先被碾碎的仍是他们。

更可悲的是,无论谁坐江山,百姓的命运始终未变:

  • “兴,百姓苦”——新朝初立,大兴土木、征伐徭役,百姓要承受赋税与劳役;
  • “亡,百姓苦”——王朝倾覆时,战乱、饥荒、流离失所,百姓仍是牺牲品。

张养浩的笔,像一把锋利的刀,剖开了所有冠冕堂皇的“宏大叙事”,直指最赤裸的现实:历史是王侯将相的历史,但苦难永远是百姓的苦难。


张养浩的诘问,穿越几百年,至今振聋发聩。

  • 古代:无论是“贞观之治”还是“康乾盛世”,底层农民仍要承受“苛捐杂税”“徭役征伐”;
  • 近代:战火纷飞时,最惨烈的永远是平民;

历史或许不会重复,但总是押着相似的韵脚。张养浩的悲悯,不仅是对元朝百姓的哀叹,更是对被牺牲者的共情。


好的文学作品,从不止于风花雪月。它是一面镜子,照见权力与苦难;也是一把刀,割开历史的伪装。

张养浩的《潼关怀古》之所以流传至今,正是因为它道破了一个永恒的真相: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唯有普通人的命运,最值得书写,也最容易被遗忘。

相关文章

《卿卿日常》家书:陌上花开,吾可速速归矣

今天安利一部欢乐神剧《卿卿日常》,讲述的是一群来自不同地方的姑娘,与新川几位少川主的爱情故事,主打轻喜古偶剧。剧情有点老套,男主能文能武,宠溺护妻,家世好、相貌好、脾气好,女主单纯、善良、呆萌,人设基...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路人:老人家,这牛是你家的吗?老人家:借的路人:在那借的。老人家:陶家路人:这地是你家的吗?老人家:租的。路人:在那租的 老人家:陶家。路人:这打的粮食是你的吧老人家:要交租路人:交给谁 老人家:陶家...

大山深处的春耕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4月15日,在雪峰山里,春耕才刚刚开始。田埂旁的沟渠里哗哗地流淌清澈的山泉,正在耕作的大伯在沟渠里放置石块,将泉水引入到即将开耕的田地里。大伯有好几块水田,他正在一块刚耕好的田地里播撒刚孕育好的秧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不忘本。

亲爱的朋友们,第一,谁知道这是什么植物?第二,他们在干什么?欢迎留言回答。问这个问题,其实想表达,珍惜食物,杜绝浪费。有了这张,相信各位朋友有自己的答案了。如果没有,说真心话,你需要劳动改造了。看着很...

如何在网上找到适合自己阅读习惯的书籍,和文章内容来充实一下

如何在网上找到契合阅读习惯的书籍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找到契合自身阅读习惯的书籍,能大幅提升阅读体验。掌握以下方法,可助你精准定位心仪读物。明确阅读偏好:先明确自己的阅读目的和喜好,是想通过阅读科幻小...

现在的小说榜单,你看懂了吗?

作为一个资深小说书虫,这么多年,金庸笔下的武侠江湖,路遥勾勒的平凡世界,都像是我人生的一部分。可最近,当我满怀期待翻开那些榜单上的热门小说时,却仿佛被卷入一个陌生的异次元,满心都是困惑与迷茫。就说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