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亡皆苦!张养浩《潼关怀古》道破千年百姓宿命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代文学家张养浩的散曲代表作之一。
原文: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译文:
群峰攒聚仿佛有意集结,黄河波涛汹涌像在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地势险要。
遥望古都长安一带,心中徘徊怅惘。
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遗迹时,昔日万间宫殿早已化作尘土。
王朝兴起,百姓受苦;王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一、潼关路上的一声长叹
公元1329年,关中大旱,饥民遍野。年过六旬的元朝官员张养浩临危受命,前往陕西赈灾。当他行至潼关,面对巍峨群山与奔腾黄河,遥望秦汉故都长安,历史的沧桑与百姓的苦难在他胸中激荡,最终化作一曲《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首短短44字的小令,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以最凝练的笔触,刺穿了历史的真相——无论王朝兴衰,受苦的永远是百姓。
二、山河血泪:王朝更迭背后的永恒悲剧
张养浩站在潼关,看到的不仅是壮丽河山,更是千年历史的残酷循环。
- 秦汉的辉煌与湮灭:他曾“望西都”,那里曾是秦汉帝国的中心,阿房宫、未央宫,万间宫阙何等恢弘!可如今呢?“都做了土”——无论多么强盛的王朝,最终都逃不过衰亡的命运。
- 元朝的盛世与危机:张养浩所处的元代,也曾有“四海混一”的荣光,但此刻他眼前却是饿殍遍野。历史仿佛在冷笑:所谓“盛世”,不过是百姓勉强苟活;而乱世一到,最先被碾碎的仍是他们。
更可悲的是,无论谁坐江山,百姓的命运始终未变:
- “兴,百姓苦”——新朝初立,大兴土木、征伐徭役,百姓要承受赋税与劳役;
- “亡,百姓苦”——王朝倾覆时,战乱、饥荒、流离失所,百姓仍是牺牲品。
张养浩的笔,像一把锋利的刀,剖开了所有冠冕堂皇的“宏大叙事”,直指最赤裸的现实:历史是王侯将相的历史,但苦难永远是百姓的苦难。
张养浩的诘问,穿越几百年,至今振聋发聩。
- 古代:无论是“贞观之治”还是“康乾盛世”,底层农民仍要承受“苛捐杂税”“徭役征伐”;
- 近代:战火纷飞时,最惨烈的永远是平民;
历史或许不会重复,但总是押着相似的韵脚。张养浩的悲悯,不仅是对元朝百姓的哀叹,更是对被牺牲者的共情。
好的文学作品,从不止于风花雪月。它是一面镜子,照见权力与苦难;也是一把刀,割开历史的伪装。
张养浩的《潼关怀古》之所以流传至今,正是因为它道破了一个永恒的真相: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唯有普通人的命运,最值得书写,也最容易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