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出塞二首.其一—王昌龄
唐诗三百首:《出塞二首·其一》王昌龄。
《出塞二首·其一》王昌龄(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以28字凝练边塞史诗,秦月汉关的时空交错("秦时明月汉时关")揭开了跨越千年的战争循环。从秦汉至盛唐戍边将士的白骨堆砌成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怆史册。诗人笔锋陡转,借汉代飞将李广的雄姿呐喊"不教胡马度阴山",既是对英雄精神的礼赞,亦是对盛唐军事现状的暗讽。
当世若无卫霍之才,百姓终将深陷"白骨蓬蒿"的苦难。诗中深嵌中华文明的和平密码:以"不教"的强硬姿态宣告和平须以实力铸就;用"人未还"的惨烈代价印证安宁必以牺牲换取;更借秦汉明月与唐时边关的时空叠影,昭示和平是永续传承的文明使命。
当后人凝视博物馆的唐代残甲,恍然惊觉:今日的太平盛世正是历代戍边者以血肉在蛮荒中划下的文明边界。王昌龄用血泪诗句铸成警世钟,真正的和平绝非天赐,而是凡人用勇气与牺牲编织的铠甲。正如阴山胡马嘶鸣未绝,人类对和平的求索亦永不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