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必背古诗词】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大家好,我是小兜。
今天我们来看另一首杜甫的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诗作于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梓州。
宝应元年(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
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他流落四川,听到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胸臆直泻而出,遂有了这首诗。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称赞它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到诗人当时欣喜欲狂、和妻儿手舞足蹈的讲述这一特大喜讯的神情。
这首诗的意思,也如它的字面一样,简单明了,世人一看便知。
译文
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
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
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光得快要发狂!
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
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
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杜甫(712—770)唐襄阳(今属湖北)人,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东北),字子美。杜审言孙。曾居长安少陵,自号杜陵布衣、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开元时,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744),在洛阳与李白相识,结成忘年交。六载,应玄宗选贤诏,赴京应试,遭李林甫排斥,困居长安十年。后因献“三大礼赋”,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安史乱起,辗转至凤翔,谒肃宗,授左拾遗。返京后,因上疏援救房琯,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曾往返鄜、华、洛等地。适唐军兵溃相州,遂作“三吏”“三别”等诗。后漂泊至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曾入剑南节度使严武幕,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晚年贫病,携家眷欲北归。大历三年(768)出蜀,闻北乱,转赴南方,病故湘江舟中。诗作揭露社会矛盾与统治集团昏庸腐朽,反映人民苦难均十分深刻,有诗史之誉。现存诗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工部集》,注本甚多。中华书局出版有清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杨伦《杜诗镜铨》、浦起龙《读杜心解》。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