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文章 > 正文内容

6.[杜甫名句藏头七言排律·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zooyong2个月前 (07-08)知识文章16


6.[杜甫名句藏头七言排律·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作者:陈振桂教授


剑指中原胡马狂,

外城烽火照残阳。

忽惊羽檄传三镇,

传捷旌旗动八荒。

收得关山归汉月,

蓟门云气接秦疆。

北征将士功勋在,

初破楼兰意气扬。

闻道长安花似锦,

涕沾冠冕拜明堂。

泪垂青史英魂祭,

满目疮痍待复康。

衣冠南渡终归北,

裳服新裁旧帝乡。


[创作思路及赏析]

立意:以时空交错手法展现"即从巴峡穿巫峡"的归乡畅想,将现实战报与历史记忆交织,塑造"白日放歌须纵酒"的集体狂欢意象。

构思:采用蒙太奇结构,首联定格"剑阁峥嵘"的战争场景,颔联以"羽檄-旌旗"构建视听张力,颈联通过"关山-云气"完成地理跨越,尾联借"衣冠-裳服"隐喻文化复兴。

表现形式:严格遵循七言排律平仄对仗,运用"胡马/旌旗"的意象群形成战争与和平的视觉对冲,以"青史/帝乡"构建历史纵深。

亮点:第五句化用"北斗七星高"典故暗喻战略布局,第九句"花似锦"呼应"青春作伴"的生命意象,形成多维审美空间。

语言特色:糅合"羽檄传三镇"的军旅语汇与"裳服新裁"的民俗意象,在"残阳-汉月"的时空转换中保持杜诗沉郁顿挫的韵律美。

[名句出处及分析]

出处: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763年),安史之乱终结时现实主义抒情巅峰之作。

含义精神:以"涕泪满衣裳"的肢体语言,展现战乱幸存者听闻和平的复杂心理,既有"漫卷诗书"的狂喜,又含"却看妻子"的悲欣交集。

人生哲理:揭示苦难与希望的生命辩证法,在"愁何在"的自我叩问中,彰显"便下襄阳"的实践理性。

社会影响:开创"以泪书史"的纪实诗风,其"白日放歌"意象成为后世庆典文学原型,宋人每闻捷报必引此诗。

现实意义:在当代战争叙事中,"初闻涕泪"的个体化视角仍具启示价值,提醒我们在宏大历史进程中关注微观情感体验。

2025年7月6日于深圳




相关文章

100句励志名言警句摘抄

励志名言警句摘抄1、精力充沛的青春,是不怎么容易灭亡的。——卡罗萨2、错误经不起失败,但是真理却不怕失败。——泰戈尔3、只要一息尚存,一个人就不应当放弃希望。——佚名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

30句鼓励自己努力励志的名言警句:给自己加油,打破迷茫

关于蛰伏蓄力 1. 种子在黑暗中伸展根须时,大地只看见它静止的表象 2. 苔藓攀爬岩石的速度,恰是时光最精准的刻度 3. 弓弦后退的每一寸,都在丈量箭矢未来的射程 4. 熔炉沉默之际,正是钢铁重塑骨骼...

励志名言警句

我本不善言辞,却忙于人际交往。我本喜欢独处,却忙于奔波劳碌。而所做的一切,都只为得到那可解万千惆怅的碎银几两!偏偏这碎银几两,可保老人晚年安康,可护稚子入的学堂。可这碎银几两,断了儿时梦想,让少年染上...

钱镠、苏轼与“陌上花开”

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苏东坡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出朝,来到了美丽的杭州(那时候叫临安)任通判。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他在杭州作《陌上花三首》:游九仙山,闻里中儿歌陌上花,父老云,...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不忘本。

亲爱的朋友们,第一,谁知道这是什么植物?第二,他们在干什么?欢迎留言回答。问这个问题,其实想表达,珍惜食物,杜绝浪费。有了这张,相信各位朋友有自己的答案了。如果没有,说真心话,你需要劳动改造了。看着很...

经典永流传!五部必看修仙网文巅峰之作

前言:在浩如烟海的网文世界里,修仙题材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跌宕起伏的修炼之路,成为无数读者心中的白月光。从凡人逆袭的步步惊心,到纵横星海的热血豪情;从宏大壮阔的世界观构建,到细腻深刻的角色塑造,修仙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