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阳节来历及用意_关于重阳节的来历简说
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也叫“重九”。这个节日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时期,普及于西汉,并在唐代以后鼎盛。根据《易经》中的说法,“九”是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因此称为“重阳”。
重阳节的习俗
1. 登高望远:重阳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是登高。古人认为,九月初九这天,地气上升,天气下降,登高可以避邪气,同时欣赏秋高气爽的美景。
2. 佩戴茱萸:重阳节这天,人们会佩戴茱萸,据说可以驱邪避灾。
3. 饮菊花酒:菊花酒在汉代就已盛行,人们认为饮用菊花酒可以祛灾祈福,长寿健康。
重阳节的用意
1. 祈福长寿:重阳节不仅是对长寿的祈愿,也表达了对健康生活的向往。
2. 尊老敬老: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旨在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3. 避邪驱灾:通过佩戴茱萸和登高望远,人们希望消除灾祸,平安健康。
重阳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也在文化上体现了古人对“九”的尊奉。此外,重阳节的习俗在文人墨客中也得到了广泛吟咏,成为他们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