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文章 > 正文内容

重阳节由来_中国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节的由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1. 源于天象崇拜:重阳节起始于上古时期,古人对天象有着天然的敬畏与崇拜。《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一元肇始,象征着新的开始和长久的寿命。

2. 源于祭祀活动:在先秦之前,就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最早的记载源自《吕氏春秋》中的《季秋纪》,其中提到“(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这是远古时期人们在九九重阳吉日举行祭祀活动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的活动形式。

3. 与求寿习俗相关:汉代时,受古代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重阳节有了求寿的习俗。《西京杂记》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此后,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4. 与传说故事有关: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青年桓景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他历经艰辛找到仙长,仙长教给他降妖剑术,并在九月初九这天让他回乡除害。桓景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瘟魔冲出汝河,闻到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桓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把瘟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到了唐代,重阳节被定为正式的民间节日,之后不断发展演变,其习俗也日益丰富,包括登高、赏菊、插茱萸、吃重阳糕等。2013 年 7 月 1 日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相关文章

60句桃花古诗词,惊艳了整个春天

春天是桃花盛开的季节,点点飞红,艳如少女,在诗人们眼中,桃花惊艳了整个春天!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桃夭》...

10首樱花绝美诗词,岁岁樱花树树春,惊艳了整个春天

—【01】—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五代·李煜《谢新恩·樱花落尽阶前月》樱花落时,阶前月色愈发清寒。绣帘半卷,熏笼余...

唐诗300首.123.凉州词(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黄昏时分变成阴雨连绵,燕儿在阴沉沉的暮雨...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以豪迈的笔调描绘了边塞将士的豪情与战争的残酷,展现了盛唐边塞诗的典型风格。 诗句赏析:1. **“...

中小学教材135首必背古诗文,暑假给孩子的学习素材(转发收藏)

班主任研究会 9 月开学,统编新教材会在很多学校使用,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为了帮孩子们提前预习,人民日报整理了 1-9 年级的 135 首必背古诗文,这个暑假,让孩子们每天早上读一读,背一背吧!点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