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书第十三天!《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
韩愈35岁,任国子监四门博士,这是一个“从七品”的学官。
职位不高,但是他在文坛上早已有了名望,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也已经开展,这篇文章是针对门第观念影响下“耻学于师”的坏风气写的。
门第观念源于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形成了以士族为代表的门阀制度。
重门第之分,士族的子弟,凭高贵的门第可以做官,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他们尊“家法”而鄙从师。
到唐代,九品中正制废除了,改以官爵的高下为区分门第的标准。
这对择师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当时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着从师“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
韩愈反对这种错误的观念,提出以“道”为师,“道”在即师在,这是有进步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