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五十五岁才发现(活到50岁的概率是多少?)
五十五岁,是个慢慢习惯岁月静好的年纪。镜中发间有了银霜,眼角的细纹也记录下了走过的时光。偶尔停下脚步,看窗外树叶新绿翻涌,我才发现,有些感慨,总想与人倾诉。年少时,始终以为人生里的情谊总会长久,彼此能相扶到老。可经过无数晨昏后才懂得,再紧密亲厚的人,最终也只是在某段路上相识一场。
年近中年,才真正明白人与人的关系总要归于平淡。儿时渴望朋友如数家珍,朋友多得像糖果舍不得丢弃。可是等到真有什么事,联系人满满当当,却未必有人能出现陪你一同扛。许多曾经笑闹的枕边话,最后只有在朋友圈翻看时轻轻一笑,然后各自散于平淡生活。其实,这只是时间带来的必然转变。
“聚与散,总是生活常态。”
记忆里那些无话不谈的朋友,渐渐被琐碎和距离冲淡,联系越来越少,有些甚至只剩社交网络里冰冷的头像。想相聚,却总有这样那样的理由搁置;想温言几句,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回头再看,愿意与你共饮一杯的人寥寥无几,大多数名字安静地躺在通迅录里,无声无息。
哪怕是婚姻,也变得更像是一种搭伴。不再如初见时彼此心动,随着烟火日子流逝,沟通变得稀少,有时一句贴心的话都被手机和短视频冲淡。想体谅包容,却常因琐事生隙。中年夫妻间的无言与理解,其实已成默契,再多失落和委屈也只消化进沉默里。
父母也在时光里慢慢老去。当年他们是坚强靠山,如今反而需要你的照料和陪伴。他们唠叨、身体抱恙,他们对你充满依赖。而你分身乏术,疲惫无力,总觉亏欠良多。总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究其本质,父母与孩子也是人生旅途中短暂的倚靠者。
可这一切值得伤怀吗?如今的我,只想说:其实没什么大不了。没谁能陪你走完一生,对遗憾释怀,对分别坦然,是成熟的起点。就像歌里面唱的:“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别人的故事只是风景,紧握自己的双手,才是最温柔的守护。与世界的和解,不如学会与自己相处。
不必执着谁会陪你到底,也不必心生怨怼。生命不过匆匆,每一次携手都是赠予。有的人只能同你浅饮,有的人只是深夜一面,这些都足够温柔。能够常常收到一句问候、分享一顿温暖晚餐,就是生活中最珍贵的善意。
进入中年后,学会面对失去和别离,更懂珍惜眼前的温暖。佛说,人生如逆旅,我们都是过客。世上的缘分如行云流水,珍惜此刻能相伴的时光,已经不易。
哪怕独自在家泡一壶茶,自斟自饮,体味生活的清净;哪怕家人偶尔在身边,朋友偶尔关心,独处时品味自醒,这些简单日常,便是幸福。可以大大方方与过去告别,谁离开谁留下,都不必再计较。人与人本就是一场清风,终究会各自天涯。
五十五岁以后的路,更希望我们都学会从容和宽厚,用温柔的目光看世界,用自在的心接纳过往。每次相遇都是美好馈赠,人生百态,归根结底只是相识一场。好好爱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
愿你我此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成自己最坚实的朋友,如此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