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网传的“佛说”,真不是佛说的
最近,知名作家莫言老师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推文《这些作品真不是我写的》。
对网上一些署名为“莫言”的文章进行辟谣,文中莫言老师晒出了回复友人林泉的亲笔信,表示希望作者赶快“把自己的孩子(作品)认领回去”,同时也把稿费领回去。
在自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谁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制作者、发布者、传播者。其实除了莫言,网络上还流传着杨绛、张爱玲等著名作家的所谓“名言”,乃至“佛陀”本人也被各种“佛说体”模糊了面目,让大众难辨真假。作为佛弟子,着实需要一双慧眼,甄别真假“佛说”。借着网上流行的50句“佛说”,我们来做一番探讨。
- 今生种种,皆是前生因果。
- 所有相遇,皆是天意。
- 这一世所有的相遇,都是上一世的重逢。
- 靠自己的人,命最好。
- 有一种命中注定,叫无可奈何。
- 把一切看淡,是一种解脱。
- 放下别人的错,解脱自己的心。
- 让人一步,渡己一生。
- 人生有轮回,缘分是注定。
- 爱情是场修行。
- 人生有三难,谁也躲不过。
- 所有的好运,不过是累积的善良。
- 伤害你的人,其实是来渡你的。
- 得到是福,失去是缘。
- 属于你的,永远都在。
- 放下是拥有。
- 别人的嘴,不必在意。
- 你给别人的一切,都会回到自己身上。
- 若不相知,何来相思。
- 感恩,能改变命运。
- 凡事看破不要说破。
- 学会随缘,就是放过自己。
- 人是未醒佛,佛是已醒人。
- 有缘而来,无缘而去。
- 相遇是缘,错过也是缘。
- 善良,永不过期;好心,必有好报。
- 人这辈子,平安就好。
- 三千繁华,不过一捧黄沙。
- 心上有个人,活着才精神。
- 心若美好,一切皆美好。
- 闲者,皆非等闲之辈。
- 知足常乐,难得糊涂。
- 缘分需要等待。
- 不要伤害一个对你好的人。
- 人生本过客,何须千千结。
- 别问天意,一切随意。
- 一切不过是浮云。
- 人这一生,皆是注定。
- 心中有多少恩,命里就有多少福。
- 做一个简单的人。
- 做人,不需要人人喜欢。
- 别人是自己最好的镜子。
- 光阴自会为你安排好一切。
- 忘了吧!
- 有时候,我们要学会认命。
- 凡事都是有定数的,不能强求。
- 人就是苦,今生修来生。
- 世间的遇见,皆因为相欠。
- 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
- 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
……
读完以上这些句子,是否觉得都有些道理?若非如此,它们也不会被大家转发、传播。
佛法中的“三法印”,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可以作为鉴别真假佛法的标准。结合上面的50句“佛说”,我们也可进一步总结出 5个辨识方法。
误区1:将因果宿命化
例如:
所有相遇,皆是天意。
有一种命中注定,叫无可奈何。
……
佛法所说的“因果”“轮回”,容易被人误解为有宿命、命中注定、天意等。事实上,佛法讲的因果是“缘起因果”,即在无数因缘条件的共同作用下,而有某种结果的出现。具足怎样的因缘,就会发生怎样的结果。
因此,佛法不认同“天意”“注定”等宿命论观点。每个人的命运,是由身语意三门的行为积累决定,不是神或佛的安排。明了因果,不是放弃努力,而是在每个当下保持观照、谨慎取舍因果,积极创造善因善缘,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误区2:将轮回浪漫化
例如:
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
若不相知,何来相思。
……
六道轮回所描述的,是众生痛苦的生命状态:因不明宇宙、人生真相而造不善业;因不善业而感相应苦果;并因不明苦的根源,继续造业,继续受报。如此生生世世沉溺于生死、烦恼中,难以究竟离苦。
的确,众生在轮回苦海中无数次相遇,但终究逃不过生离死别、物是人非、相爱相杀,哪来什么浪漫色彩?
佛陀开示轮回,是为了让人们看清真相和惑业苦的生命状态,生起出离之心,通过如法修行,彻底止息轮回。绝非要赋予轮回什么“浪漫”的色彩,更深地沉溺在虚伪痛苦的幻象之中。
误区3:将修行世俗化
例如:
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
人就是苦,今生修来生。
……
佛法修行可以得到三种利益:现世乐、来世乐、涅槃究竟乐。然而,前两种未能彻底解决苦的根源,并不究竟,只可作为实现涅槃之乐的助缘和基础。
但一些“佛说”,引导人将修行,作为求现世和来世乐的代价。发心上失之毫厘,果报上必定谬以千里。
误区4:将空性断灭化
例如:
三千繁华,不过一捧黄沙。
一切不过是浮云。
……
佛法中所说的“空”,是“缘起性空”,即一切缘起现象的显现,都具有空性的本质,两者是毫不冲突的。经云:“宁起我见积若须弥,非以空见起增上慢。”
但一些“佛说”,将人们对“空”的误解放大,久而久之,容易使人落入断灭、虚无的边见中,觉得什么都无所谓,一切都不重要。
误区5:将佛法鸡汤化
例如:
靠自己的人,命最好。
属于你的,永远都在。
……
佛法是揭示宇宙、人生真相的大智慧,从做人的基本准则,到解决烦恼、慈悲利他;从现实意义,到终极价值……都是佛法关注的问题。
所谓“世间好话佛说尽”,因此也容易被人误解为“心灵鸡汤”,痛苦的时候喝一喝,安慰缓解一下,不解决实际问题。
事实上,整个佛法都是为令众生究竟离苦得乐而存在,一切经教都是能够落实到人生、破迷开悟的智慧钥匙。
希望通过“三法印”和延伸出的这5个甄别方法,能够帮助大家慧眼识“言”,避免被“佛说体”迷惑、误导。更愿大众亲近正法道场,听闻正法、如理思维、依法修行,真正获得改变生命的智慧和力量。
图文 丨 上海玉佛禅寺
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欢迎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