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渔家傲-范仲淹(宋词渔家傲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为官清廉,体察民情,以天下苍生之福祸为己任。庆历年间,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主持庆历新政。为人刚正,屡遭奸佞排挤,多次被贬,政治生涯几起几落。皇祐四年(1052年)卒,年六十四,谥文正。文学造诣很高,工于诗词散文,文风俊逸,风格旷达。有《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存词五首。
原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①衡阳雁:塞下荒寒,连雁也不愿停留。借用湖南回雁峰雁不经过的传说。②千嶂里:指像屏障一样陡峭高耸的山峰。
译文: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山,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解析:
《渔家傲》作于边塞军中,表达了将士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和思乡之情。上阕用一系列富有边塞特征的意象,勾勒出辽远萧瑟的边地秋日风光。下阕由景转情,抒发思乡之情。“一杯”浊酒里,寄托着“万里”情思,对比兼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词人心里无法消解的愁绪。“人不寐”实际上是“人难寐”,词人心中充满战乱悲情、思乡离情和报国激情。“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把愁情之深写得极为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