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渔家傲o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渔家傲o秋思
【宋o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千嶂(zhàng):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据《后汉书o窦宪传》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羌(qiāng)管:即羌笛,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不寐:睡不着。
译文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就全变了,向衡阳飞去的大雁没有一点留恋之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在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可是还没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又怎能谈得上回去呢?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洒满大地。将士们难以入睡,将军头发花白,战士们流下眼泪。
赏析
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地点在边塞,“秋来”点明季节,“异”字统领全篇,突出边塞秋季风光与内地不同,为下文描绘具体景色做铺垫,奠定了全词悲凉的基调.
衡阳雁去无留意。此句为倒装句,正确顺序应为:雁去衡阳无留意。大雁毫无留恋地飞走,既写出边塞的荒凉,又衬托出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连大雁都不愿停留,何况人呢?
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声”指边塞特有的风号、马鸣、羌笛等声音,这些声音与军中号角声交织在一起,从四面八方向军中传来,营造出浓厚的悲凉气氛,展现出边塞的独特风情,也为下阕的抒情蓄势。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千嶂”描绘出群山连绵的景象,犹如巨大的屏风。“长烟落日”使人联想到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出了塞外的壮阔风光。而“孤城闭”则透露出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在这荒僻的边塞,一座孤城在夕阳下紧闭城门,戒备森严,给人以沉重压抑之感。
浊酒一杯家万里。写出了戍边将士的生活条件艰苦,只能借酒消愁。“家万里”则点明了家乡的遥远,突出了思乡之情的浓烈,一杯浊酒难解万里乡愁。
燕然未勒归无计。引用窦宪勒石燕然的典故,表明抗敌大功尚未完成。“归无计”则体现了戍边将士们的矛盾心理,他们虽思念家乡,但因战事未平,功名未立,不能也不愿回去,展现出他们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管声在寂静的夜晚响起,更添凄凉之感。“霜满地”描绘出寒霜满地的景象,暗示了天气的寒冷和环境的恶劣,进一步烘托出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和内心的愁苦。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人不寐”直接写出了将士们因思乡和忧虑国事而难以入眠的状态。“将军白发”和“征夫泪”则通过描写将军的白发和士兵的泪水,表现了他们长期戍边的辛劳和痛苦,以及壮志未酬的悲愤,将全词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范仲淹虽然被大家所熟知,但因其主张革新,却被当时的守旧派所阻挠。因此没能做出什么显著成就。他的诗词留世也不多,但流传下来的诗作都是经典。
这首词写出了自己悲凉的胸怀,突破了往日这类词牌普遍写男女和风月的界限。